实际上就是阿根廷错误估计了国际形势
当时打马岛战争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1分散国内注意力,将老百姓的注意力从经济问题上转移走;2获取争议地区周围的石油开采权(当时的说法是那里有油田)
而且阿根廷错误估计了美国的反应和英国的决心
当时觉得自己是美国在南美的坚定盟友,美国势必会保持中立态度
其次,觉得英国的国力已经下降了,英国无力远征万里来这里打仗
在这种情况下,发动了马岛战争
当时英国的军力并不去强大,唯一一艘大型航母皇家方舟号已经退役了,就连竞技神号也准备卖掉,就留无敌号一艘
如果阿根廷晚动手3个月,英国海军可能没有足够的舰船远征了
1982年
阿根廷与英国在一争议岛屿,爆发战争简称为“马岛战争”
英国称“福克斯群岛”阿根廷称作“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岛的归属,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历来就有争议。阿根廷军政府也试图利用对外问题转移国内注意力,得到更多支持,缓解压力
马岛战争 开放分类: 战争 马尔维纳斯 阿根廷 英国 英国和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1592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520年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765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1766年,西班牙以25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770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双方谈判破裂,战争爆发。从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一直到6月14日被英国夺回,战争结束,历时74天。 1 9 8 2 年4 月2 日到6 月1 4 日,历时7 4 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的东南角,靠近南极圈,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距离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国1万多公里,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认为自己对马岛拥有主权,历来主张收回。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政府铁尔加里总统下令军队攻占了马岛并宣誓主权。
英国朝野群情激昂,英国首相及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向全国发表讲话,誓言进行反击。英国迅速组织以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两艘轻型航母为首的特混舰队浩浩荡荡南下大西洋,马岛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英阿两国军队在马岛海域进行了激烈血腥的战斗,陆海空硝烟弥漫、双方损失惨重。经过74天的厮杀,6月14日,英国军队成功登上并占领马岛,岛上阿军投降,阿根廷宣布战争失败。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阿根廷军队依托本土在家门口作战,为什么会败于劳师远征的英军呢?
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一下。
1 国家实力
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称霸世界10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伤了元气,国家实力逐渐衰落。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失业率不断攀升,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虽然面临种种社会危机,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当时的世界,英国仍属于资本主义强国。
跟老牌列强英国相比,阿根廷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属于南美洲一个地区性强国,二者无法相提并论。
阿根廷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816年独立以后经济逐步发展,到了20世纪脱颖而出成为南美地区的强国,自诩是:南美洲的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也陷入了经济危机,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0几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工人不断罢工反对军政府的执政,社会动荡不断加剧。
面对国内的种种困境,阿根廷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社会矛盾和公众的视线,决定出兵马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2 外部支持
英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促使联合国通过并发表决议:要求阿根廷从马岛撤军。
欧洲盟友纷纷对阿根廷发起贸易制裁,以示对英国的支持。法国跟阿根廷有军火贸易,当时正陆续向阿根廷出售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在英国的压力下,法国暂停了军火出售。法国的这一决定对马岛战争后期的走向产生了影响。
美国口头上表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暗地里向英国开放了位于大西洋深处的阿森松岛上的美军基地。
阿森松岛位于英国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中间的位置,距离两方各5000多公里。英国特混舰队在阿森松岛短暂停留歇脚,补充给养,海军陆战队在岛上进行了登陆训练。
美国在马岛战争期间,还向英国提供卫星情报,给这个西方盟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阿根廷这边儿就尴尬了,南美洲国家除了智利以外都支持阿根廷,但仅限于口头支持,拿不出什么实际行动。
智利跟阿根廷接壤,历史上一直有领土纠纷和军事冲突,智利担心阿根廷占领马岛以后会野心膨胀,继续蚕食智利的领土。
马岛战争期间,智利利用地缘优势不断向英军提供阿根廷战机起降的雷达情报。
“他们帮助了我们”。三十多年以后,对于智利当年的雪中送炭,英国老兵仍然充满了感激。
3 军事比拼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如同两个拳击手,不论你的后勤保障好坏,观众的支持度强弱,最终,决胜负定乾坤还得靠各自的拳头说话。
英军以马岛为中心,画设了一个三百海里的禁区,宣称禁区里的任何敌机敌舰将会被毫不留情的予以击落击沉。
英军如此有底气是有根源的,跟阿军相比,当时的英军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英舰各自都具备一定的防空反潜能力,搭配航空母舰的配合,相互协调、协同作战,组成了一个防空、防海、防潜的立体火力网。
阿根廷海军虽然在军舰数量和吨位上也很可观,但大多是几十年前的古董舰,没有起码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为了避免成为靶子,阿舰纷纷撤离马岛周围的海域,使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孤立无援。
即使这样,英潜艇仍然击沉了阿根廷的重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以示警告。
阿根廷空军只能孤军奋战,他们用之前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先后击沉了英军的谢尔菲德号、考文垂号等几艘军舰,自己也付出了二十多架战机被击落的损失。当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打完之后,阿根廷空军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力回天了。
英军取得了制海制空权以后,立即对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发起了进攻。岛上的阿军外无援军,内缺粮草,士气低落,1万多守军不战而降。
总结:英军集三军之优势兵力,联合作战,各个击破,胜利在情理之中;阿军以个体对体系,单打独斗,焉能不败。
马岛虽小,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而且矿产丰富,所以英国不会轻言放弃马岛,二则阿根廷并不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英国与阿根廷作战,还是有很大的把握的,三则英国当时内部矛盾重重,也急需一场战场来转移国内矛盾。
马岛靠近南极洲,又可以为英国进军南极提供了完备的后勤保障基地,而且马岛东控制着非洲的好望角,西边又抵达新西兰,北至南美洲,南部到达南极洲,马岛的地理位置是连着两大洋控制着四大洲。
而且岛上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以及近海有石油和天然蕴藏量较为丰富,马岛早在1592年就被英国人发现,国际法有“谁发现,谁控制,谁管辖”的原则,该岛毫无疑问归英国所有,所以对于马岛英国又如何肯轻易放弃呢?
况且曾经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的阿根廷,实际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他虽然对外宣称对马岛拥有所有权,但实际控制力却非常有限,而且阿根廷国内矛盾丛生,对马岛的控制完全就是有心无力,所以对于这样一个阿根廷,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想揍它一顿,反全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再加上撒切尔夫人此时的民意正处在最低点,英国失业人数比三年前她执政初增加一倍,通货膨胀更是惊人,撒切尔夫人想要连任,需要一个政治掩护,助她扭转民意,所以她抓住马岛问题,不惜与阿根廷一战。
果然,通过马岛战争,爱国主义精神被唤醒,马岛不但回到英国的忙抱中,撒切尔夫人也成功地赢得了连任。
本文摘要:世界杯4串1算加时赛吗不算。世界杯4串1不算加时赛的哦,...
我的天!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欧洲杯体彩可以买冠军吗〖冠亚军一...
我的天!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比詹姆斯vs库里比分预测〖为什...
老铁们,听说你们都想知道张继科这位乒乓球界的“乒乓侠”用...
聊起足球竞彩,半全场可是让不少玩家头秃的小魔术,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