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就是一片鸟不拉屎的小破岛屿群,在没有发生马岛战争之前,对于英国和阿根廷来说,马岛的价值还比不上一场足球赛来的重要。人口2000多,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年年财政赤字。说白了,就因为当初双方都不当回事,才引发了战争。且听我分解:
既然双方都不看重马岛,怎么会引发战争呢?这话看着是不合逻辑,听我一说您就明白了。上世纪80年初,阿根廷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引发人们对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大规模抗议反对。加尔铁里也愁啊,怎么解决?他就想到了阿根廷跟英国有争议的马岛。
“日不落帝国”英国经过一战、二战早已经是“落毛凤凰不如鸡”,衰落的英国眼睁睁看着,一块块殖民地获得独立,无能为力。关键是,英国当时真的没把马岛当回事,日常也就派遣小猫三两只管理一下,要是阿根廷不提,英国说不准忘掉这块化外之地。
加尔铁里就想了,反正马岛对于英国可有可无,有联合国和稀泥,有南美众兄弟国家的支持,阿根廷就是占领了马岛,英国也无所谓,无非就是抗议、谴责、愤怒……扯皮一顿,不了了之。再者,英国非要开战,阿根廷也不怕。马岛,就在阿根廷家门口,英国有没有勇气跨越万里大海来打架,这还两说。
于是乎,也就是三个多小时,阿根廷军队就收复了马岛,俘虏了马岛的全部英军(180多人)。不是说马岛是鸡肋吗?阿根廷要它干嘛?话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且看,收复马岛后阿根廷国内的反应——几十万上百万人集会庆祝,加尔铁里瞬间成为国家英雄,政治威望瞬间爆棚。(加尔铁里成功转移国内矛盾,小屁民们已经忘了经济危机的事儿。)
阿根廷占领马岛了,英国会有什么反应?占领前并没有积极应对,占领后初期也没积极活动,甚至有人说反正没啥用,丢就丢了把。要是换别的时候,英国说不准真的不了了之。可是,这个时候,英国“铁娘子首相”撒切尔夫人,也面临跟加尔铁里一样的困境:经济不好,民意支持下降到最低,连任下一届基本没门了。“瞌睡遇枕头”,阿根廷帮撒切尔夫人出了个好主意——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撒切尔夫人力主发动战争。
英国皇家海军的全部家底,就是十几艘主力舰和两艘快要退役的航母(这两艘航母已经准备卖给澳大利亚和印度了,只好临时调用。)。为了打赢阿根廷,挽救可伶的支持率,撒切尔夫人把全部家底都派出去了。英国是很衰,阿根廷是更衰,英国也就出动5000多军力,阿根廷出动1万多军力。断断续续折腾两个多月,英国死258人,阿根廷死649人,英国重新占领马岛,这就算战争结束了,但是马岛还存在主权争议。
这算什么战争?顶多就是“局部冲突”,中东那边巴以冲突,扔石头都能砸死这么多人;咱们清朝时期,村民械斗都能死成千上万。英国和阿根廷的小屁民们,却上升到“国战”的高度,撒切尔夫人以此获得政治资本,顺利连任。
从此以后,“马岛”成为英国和阿根廷政治家们的“玩物”,但凡要转移国内矛盾,或者捞点政治资本,就对马岛表示一下强硬立场,立马就获得民众欢呼。
1次,英阿马岛海战!
英阿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500多千米,距英国约13000千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就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存在较大争议,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1982年2月26日英阿在纽约谈判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阿根廷政府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于是4月2日和3日,由400多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先后在斯坦利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派出包括“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不远万里,奔赴南大西洋,决心再夺回马岛。
虽然阿根廷的国土面积是英国的11.4倍(英国人口是阿根廷的1.7倍),但英国是曾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是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阿根廷在16世纪中叶就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16年才独立,但其经济一直受到英国和美国的控制,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英国都是强国,而阿根廷是个弱国。当阿根廷派兵攻占马岛时,英国上下十分震惊,但震惊之余,英国政府于4月3日迅速作出了派遣特混舰队以武力收回马岛的决定,英国海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战争。
对于技术密集的海军舰艇部队,特别是像航空母舰这样集舰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兵力,没有10天左右的备战备航时间,通常是难以从和平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的,而4月5日,“无敌”号航母编队和“竞技神”号航母编队匆忙完成必须的准备工作后,便分别于10时和11时从朴茨茅斯港启航了。当这两个航母编队通过英吉利海峡时,直升机还不断的向舰上运送各种作战物资和补给品。当驶入大西洋后,航母编队便开始了不间断的演练,以加强战斗准备。4月17日航经阿森松岛时,停留两天进行休整和补给,4月20日,当特混舰队进入阿根廷飞机的作战半径范围时,所有舰艇都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两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始终保持有1架“海鹞”战斗机,随时准备紧急起飞。4月23日,特混舰队平安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并在25日占领了该岛。次日,1架“大山猫”直升机击沉了阿军的“圣菲”号潜艇。
5月1日,英军开始了对马岛的进攻。第一次攻击由1架空军“火神”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经三次空中加油,于凌晨4点空袭了马岛上的斯坦利机场。第二次攻击则由“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上的“海鹞”战斗机于8时20分对斯坦利港和机场再次空袭。针对英军的袭击,阿海军派出“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等主力舰只组成3个特混大队,迎击英国舰队。17时,阿根廷2架“短剑”式战斗机对英国特混舰队发起攻击,其中1架被英军的“海鹞”战斗机用“响尾蛇”导弹击落。晚上,阿根廷2架“堪培拉”轰炸机再次对特混舰队发起攻击,被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鹞”战斗机击落1架,击伤1架,英国特混舰队中的“迅速”号护卫舰受到轻微损伤。5月2日,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用老式的Mk-8型触发鱼雷击沉了阿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从此,“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其他主力舰只再也不敢出港作战了。
5月4日,1架低空飞行阿军法制“超级军旗”战斗机在距英国特混舰队80公里处发现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普茨茅斯”号护卫舰,并在距英舰约30公里处发射了2枚AM-39型“飞鱼”反舰导弹。而此时,“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正承担着特混舰队与伦敦的中转卫星通讯信号任务,雷达停止工作,当“飞鱼”导弹击中该舰还有6秒钟时,该舰完成卫星通讯任务开启雷达并发现目标,但为时已晚,控制中心还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飞掠而来的导弹便击中该舰左舷中部,导弹穿舷而过,钻进甲板下的控制中心爆炸,在水线以上1.8米处炸开一个大洞。爆炸使军舰的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瘫痪,引燃了密集的电线和通讯电缆的塑胶外皮,舰中毒烟弥漫。4小时后,舰长下令弃舰。而“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及时发现了来袭的导弹,避免了被炸。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在拖航途中沉没。
英国人早在组建特混舰队之初,已意识到仅靠两艘航空母舰提供的舰载机是无法满足马岛作战需要的,因此在4月12日征用了“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向特混舰队运送“海鹞”战斗机及其配件。之后,英国又征用了“大西洋堤道”号集装箱船,以运送新组建的“海王”直升机中队。5月7日英军将14架空军“鹞”战斗机和6架“海鹞”战斗机经多次空中加油,从英国本土飞行了9个小时,抵达阿森松岛,然后被运到特混舰队,因而英军航空兵在5月中旬有了成倍的增加。
5月20日,联合国的和平调解宣告失败,英国特混舰队当晚下达了登陆作战的命令。英军成功的迷惑了阿军,21日拂晓前2小时,约2500名士兵顺利的在圣卡洛斯港登陆。英军登陆后,阿根廷空军加紧了对特混舰队和登岛部队的攻击,在圣卡洛斯湾掩护登陆作战的5艘护卫舰遭到阿根廷空军“幻影”战斗机和“天鹰”攻击机的轰炸和扫射,其中“热心”号护卫舰被击沉,另有一艘被重创。23日,英海军的“羚羊”号护卫舰在阿空军的攻击下沉没。
5月25日是阿根廷国家独立纪念日,阿根廷几乎所有的前线作战飞机都投入了战斗,令英军难以应付。“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首先落难,被“天鹰”攻击机投下的4颗一千磅航弹命中,当即沉没。“大刀”号导弹护卫舰也遭到严重损伤。而在另一方向,“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遭到1枚“飞鱼”导弹的攻击,中弹起火,舰上存放着十余架直升机和大批飞机零配件、补给品均未卸载。经过23天的岛上争夺战,阿根廷在岛上的守军已无法抗争下去,只得在6月14日向英军投降。
马岛战争从4月2日至6月14日持续了74天,英国共损失30艘舰艇,20架飞机,伤亡500余人;阿根廷损失10艘舰艇,90架飞机,伤亡1000余人。最终以阿军被迫投降和英军重新夺回马岛而告终。
二战时阿根廷没有被侵略。
二战的爆发之后,虽然战火并没有烧到阿根廷,但是阿根廷却仍然收到了二战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阿根廷作为农业大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由于欧洲国家需求的增加因而水涨船高。
不过与之相对的,阿根廷所依赖的工业产品进口数量,在这一时期却也因为战争而不断的递减。在这一情况下,阿根廷的工业也得到了大发展。不过短时间内的工农业井喷式增长,却也导致了大量的问题。
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规模在短短的时间内扩充了几倍,这也就使得阿根廷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迅速扩大。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与地主们之间,为了争夺政治权利以及金融流动资金也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二战的爆发之后,虽然战火并没有烧到阿根廷,但是阿根廷却仍然收到了二战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阿根廷作为农业大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由于欧洲国家需求的增加因而水涨船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里约热内卢在此召开美国外长会议。会议期间美国试图劝说美洲所有国家,签订一份与轴心国断交的协定。
然而美国的这一提议立刻遭到了阿根廷的强烈反对,因此最后会议的结果只是建议美洲所有国家与轴心国断交,而非强制。阿根廷坚持中立的态度自然引起了美国的反感。
扩展资料:
1940年,阿根廷就出现了支持英国对德作战的“阿根廷行动队”,这支组织人数也达到了三十万的规模,并在阿根廷国内与法西斯团体进行着针锋相对的宣传对抗。
尤其是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阿根廷国内的反法西斯浪潮达到了高潮。阿根廷首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了大规模游行,表示声援苏联,并且上千阿根廷人涌向港口,向那里的苏联轮船脱帽致敬。
1941年,阿根廷全国劳动者联盟为了表示支持同盟国的立场,以及对政府亲德立场的不满,举行了短期的大罢工,并在之后成立了支援苏联的基金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岛虽小,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而且矿产丰富,所以英国不会轻言放弃马岛,二则阿根廷并不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英国与阿根廷作战,还是有很大的把握的,三则英国当时内部矛盾重重,也急需一场战场来转移国内矛盾。
马岛靠近南极洲,又可以为英国进军南极提供了完备的后勤保障基地,而且马岛东控制着非洲的好望角,西边又抵达新西兰,北至南美洲,南部到达南极洲,马岛的地理位置是连着两大洋控制着四大洲。
而且岛上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以及近海有石油和天然蕴藏量较为丰富,马岛早在1592年就被英国人发现,国际法有“谁发现,谁控制,谁管辖”的原则,该岛毫无疑问归英国所有,所以对于马岛英国又如何肯轻易放弃呢?
况且曾经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的阿根廷,实际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他虽然对外宣称对马岛拥有所有权,但实际控制力却非常有限,而且阿根廷国内矛盾丛生,对马岛的控制完全就是有心无力,所以对于这样一个阿根廷,英国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想揍它一顿,反全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再加上撒切尔夫人此时的民意正处在最低点,英国失业人数比三年前她执政初增加一倍,通货膨胀更是惊人,撒切尔夫人想要连任,需要一个政治掩护,助她扭转民意,所以她抓住马岛问题,不惜与阿根廷一战。
果然,通过马岛战争,爱国主义精神被唤醒,马岛不但回到英国的忙抱中,撒切尔夫人也成功地赢得了连任。
别眨眼,今天咱们来聊聊那场女足亚洲杯决赛,本帮你扒皮扒出...
不会吧!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库里总决赛面临的防守压力〖库里有...
说到一千米短道速滑决赛,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是不是“速度与激情”的真人...
本文摘要:世界杯4串1算加时赛吗不算。世界杯4串1不算加时赛的哦,...
聊起足球竞彩,半全场可是让不少玩家头秃的小魔术,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