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战败归根到底还是实力上与英国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实力差距体现在战略谋划能力、国家整体实力、国防工业实力、装备质量和数量、军队素质等各个方面。
英国虽然在二战之后退出了全球大国的行列,整体实力相对也在不断下降,但比阿根廷还是高出几何级别。例如英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同时又是北约重要成员国,在拉联盟方面的能力就非阿根廷可比。在英国决定开战之后,美国、法国等都迅速站到了英国一边,这就使阿根廷在政治上空前孤立,不少武器装备的来源也断绝了。相比之下,英国则无此忧虑,甚至法国还向英国提供了“超军旗”攻击机和“飞鱼”反舰导弹的技术参数,让英国人做到有备应对。
在战略决心上,阿根廷是抱着投机心理,没有打大仗和恶仗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而英国则在战略决心方面是一定要打赢,并为此进行了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英国开战之后,大量的军用舰艇向南大西洋开进,阿根廷根本无力在英军航渡状态下进行阻止,只能眼看着人家部署到位。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军虽然是远征万里却没有后勤断绝的危险。英军的战略轰炸机可以随意攻击阿军要地,英军的舰艇编队可以任意机动,对马岛进行封锁以及实施两栖作战;而阿军随离马岛很近,却只能从本土起飞攻击马岛附近海域的英军舰艇,阿海军根本就不敢出击,马岛阿军被封锁之后补给断绝,缺吃少穿还少药。因此,阿军虽然取得了不少战术上的战果,但根本无法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战败一点也不奇怪。
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拥有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夸大其词的说法。英国自然是劳师远征,阿根廷本土的几个主要空军机场到马岛战场的平均距离是800公里,这对于阿根廷军队来说,算是远征了。而且,马岛战争中英国胜利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对于电子战和信息战的广泛运用。
阿根廷军队的主要作战力量都在本土,他们需要跨越600公里的海域到马岛附近作战,阿根廷空军的战机为保证在马岛附近的待击航程,甚至需要进行空中加油。而英国海军则是以逸待劳,英国的特混舰队直接部署在马岛周围,距离马岛才几十公里。相对于马岛的战场位置,阿根廷并不占据天时地利,再加上两国综合国力存在巨大的差距,阿根廷军事力量的弱小,阿根廷输的一点都不怨。
在马岛战争中主要进行的是空战跟海战,在这方面阿根廷跟英国差距很大,无论是战舰还是战斗机性能等,阿根廷都远远落后于英国。阿根廷当时虽说购买了很多新型武器装备,但是在信息化方面完全不能跟英国相比。阿根廷跟英国相比,好像一个瞎子一般,往往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马岛战争算是日不落帝国的余晖,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随着战争的进行,阿根廷渐渐地“黔驴技穷”,综合国力的差距显现出来。在打出少有的几次好局面后,阿根廷没有先进的反舰武器,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因为事实恰好相反,真正在海军和空军都有优势的一方不是阿根廷,而是英国。开始的时候,阿根廷在英国大意时得到了一点便宜,但飞鱼导弹总数非常少,用完之后就对英国再没有威胁了。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洲的东南角,靠近南极圈,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距离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国1万多公里,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认为自己对马岛拥有主权,历来主张收回。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政府铁尔加里总统下令军队攻占了马岛并宣誓主权。
英国朝野群情激昂,英国首相及保守党*撒切尔夫人向全国发表讲话,誓言进行反击。英国迅速组织以*号和竞技神号两艘轻型航母为首的特混舰队浩浩荡荡南下大西洋,马岛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英阿两国军队在马岛海域进行了激烈血腥的战斗,陆海空硝烟弥漫、双方损失惨重。经过74天的厮杀,6月14日,英国军队成功登上并占领马岛,岛上阿军投降,阿根廷宣布战争失败。
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阿根廷军队依托本土在家门口作战,为什么会败于劳师远征的英军呢?
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一下。
1 国家实力
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海外殖民地遍布全球,称霸世界10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伤了元气,国家实力逐渐衰落。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失业率不断攀升,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虽然面临种种社会危机,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当时的世界,英国仍属于资本主义强国。
跟老牌列强英国相比,阿根廷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属于南美洲一个地区性强国,二者无法相提并论。
阿根廷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816年独立以后经济逐步发展,到了20世纪脱颖而出成为南美地区的强国,自诩是:南美洲的美国。
20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也陷入了经济危机,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0几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工人不断罢工反对军政府的执政,社会动荡不断加剧。
面对国内的种种困境,阿根廷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社会矛盾和公众的视线,决定出兵马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2 外部支持
英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促使联合国通过并发表决议:要求阿根廷从马岛撤军。
欧洲盟友纷纷对阿根廷发起贸易制裁,以示对英国的支持。法国跟阿根廷有军火贸易,当时正陆续向阿根廷出售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在英国的压力下,法国暂停了军火出售。法国的这一决定对马岛战争后期的走向产生了影响。
美国口头上表示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暗地里向英国开放了位于大西洋深处的阿森松岛上的美军基地。
阿森松岛位于英国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中间的位置,距离两方各5000多公里。英国特混舰队在阿森松岛短暂停留歇脚,补充给养,海军陆战队在岛上进行了登陆训练。
美国在马岛战争期间,还向英国提供卫星情报,给这个西方盟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阿根廷这边儿就尴尬了,南美洲国家除了智利以外都支持阿根廷,但仅限于口头支持,拿不出什么实际行动。
智利跟阿根廷接壤,历史上一直有领土纠纷和军事冲突,智利担心阿根廷占领马岛以后会野心膨胀,继续蚕食智利的领土。
马岛战争期间,智利利用地缘优势不断向英军提供阿根廷战机起降的雷达情报。
“他们帮助了我们”。三十多年以后,对于智利当年的雪中送炭,英国老兵仍然充满了感激。
3 军事比拼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如同两个拳击手,不论你的后勤保障好坏,观众的支持度强弱,最终,决胜负定乾坤还得靠各自的拳头说话。
英军以马岛为中心,画设了一个三百海里的禁区,宣称禁区里的任何敌机敌舰将会被毫不留情的予以击落击沉。
英军如此有底气是有根源的,跟阿军相比,当时的英军是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英舰各自都具备一定的防空反潜能力,搭配航空母舰的配合,相互协调、协同作战,组成了一个防空、防海、防潜的立体火力网。
阿根廷海军虽然在军舰数量和吨位上也很可观,但大多是几十年前的古董舰,没有起码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为了避免成为靶子,阿舰纷纷撤离马岛周围的海域,使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孤立无援。
即使这样,英潜艇仍然击沉了阿根廷的重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以示警告。
阿根廷空军只能孤军奋战,他们用之前从法国买来的超级军旗战机和飞鱼导弹先后击沉了英军的谢尔菲德号、考文垂号等几艘军舰,自己也付出了二十多架战机被击落的损失。当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打完之后,阿根廷空军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力回天了。
英军取得了制海制空权以后,立即对马岛上的阿根廷守军发起了进攻。岛上的阿军外无援军,内缺粮草,士气低落,1万多守军不战而降。
总结:英军集三军之优势兵力,联合作战,各个击破,胜利在情理之中;阿军以个体对体系,单打独斗,焉能不败。
我的天!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欧洲杯体彩可以买*吗〖冠亚军一...
我的天!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比詹姆斯vs库里比分预测〖为什...
真是太出乎意料了!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世界*中国男排名单照...
本文摘要:世界杯4串1算加时赛吗不算。世界杯4串1不算加时赛的哦,...
太惊人了!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10记三分生涯新高〖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