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的DNA又动了?咱就是说,一提到2022北京冬奥会,那画面感是不是“嗖”一下就回来了?感觉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那个冬天,咱们的朋友圈简直是被冰雪运动给刷屏承包了。每天的热搜榜单,不是“谷爱凌又拿金牌了”,就是“冰墩墩又又又售罄了”,要么就是“快去看王濛解说,笑不活了”。那种全民在线追“连续剧”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嘴角还是会不自觉地上扬。
要说那届冬奥会的顶流是谁,那必须是我们的“冰墩墩”啊!这只裹着冰糖葫芦外壳(不是)的熊猫,简直是一夜之间成了全球吉祥物界的扛把子。那段时间,谁要是能原价买到一个冰墩墩,那简直比抢到演唱会第一排的票还值得炫耀。线上秒空,线下排队几百米,就为了能拥有这只“胖墩墩”。我记得最搞笑的是那位日本记者辻冈义堂,硬生生把自己买成了“义墩墩”,每天报道不忘带上自己的墩墩周边,那狂热劲儿,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冰墩墩的粉头站长。这只熊猫的魔力就在于,你明明知道它里面啥也没有,但就是觉得它憨态可掬,可爱到让人想rua。所谓“一户一墩”的梦想,直到冬奥会结束,估计还有不少小伙伴没实现吧?别问我,问就是我也没抢到!
当然,吉祥物是气氛组的,真正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还得是赛场上的那些神仙运动员。说到这里,一个名字就不得不提,那就是“青蛙公主”谷爱凌。这姐们儿简直是爽文大女主照进现实,颜值高、学历霸、滑雪更是YYDS。她在赛场上那种自信从容,飞在天上的潇洒身姿,看得人是心潮澎湃。尤其是她在大跳台决赛最后一跳,顶着巨大压力,挑战自己从未完成过的超高难度动作,稳稳落地那一刻,全场都沸腾了!赛后淡定地吃着韭菜盒子,这反差萌谁顶得住啊!简直是卷王本王,给我们这些凡人留条活路吧!
还有咱们的“小栓子”苏翊鸣,这位在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才满18岁的少年,用一块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和一块坡面障碍技巧银牌,给自己送上了最炸裂的成年礼。看他比赛,感觉牛顿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那些在空中转体1800度、1980度的动作,看得我眼花缭乱,只想说一句:好家伙,这是人类能做出来的动作吗?虽然中间也经历了裁判打分的小插曲,但最终实力证明了一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在苏翊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提到冰上项目,就不能不提那个让无数人“破防”的男人——羽生结弦。他已经不是在比赛了,他是在冰面上进行艺术创作。尽管在北京冬奥会上,他挑战人类极限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未能完美成功,与奖牌失之交臂,但他那种挑战自我、追求极致的体育精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比赛结束后,他俯身亲吻冰面的那一幕,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他就像一位孤独的冰上王者,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花样滑冰的热爱与执着,这本身就已经超越了金牌的意义。
短道速滑队也是贡献了超多名场面。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他们组成的中国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中拿下了中国代表团的首金,那叫一个振奋人心!说到短道速滑,就必须提到场外的“解说天团”,尤其是我们的“濛主”王濛。她的解说简直是一股清流,不,是泥石流!“我的眼睛就是尺,告诉你们,肯定赢了!”“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那东北大碴子味的激情解说,专业又接地气,硬是把紧张刺激的比赛解说成了单口相声,让无数本来不看比赛的人都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比赛一边听她唠嗑,快乐直接翻倍。
开幕式也是让人记忆犹新。张艺谋导演不愧是“国师”,他太懂中国人的浪漫了。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始,每一帧画面都美到可以当壁纸。没有搞人海战术,而是用科技和创意打造了一场空灵又诗意的视觉盛宴。特别是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主火炬的方式,将小小的火炬直接放在大雪花的中心,那一刻,微火虽微,永恒不熄的理念瞬间就升华了。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巧思,真的是绝绝子。
整个冬奥会期间,除了比赛,奥运村里的各种“黑科技”也很有意思。比如那个可以调节成“零重力模式”的智能床,让多少外国运动员体验后直呼想打包带走。还有那个从天花板上“飞”下来送餐的智慧餐厅,科技感拉满,让吃饭都变得像看科幻片一样。这些小细节,都展现了咱们国家办赛的用心和实力。
闭幕式上,折柳寄情、中国结、还有孩子们用雪花花灯寻找“小雪花”的场景,又是一波中式浪漫的暴击。当那首《我和你》的歌声再次响起时,真的有种梦回2008的感觉。北京,这座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用一场简约而又深情的告别,为这场冰雪盛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话说回来,冰墩墩的外壳据说是硅胶做的,那它夏天的时候会不会觉得热啊?
别眨眼,今天咱们来聊聊那场女足亚洲杯决赛,本帮你扒皮扒出...
还记得那一句“火箭发射,升空啦!”吗?可惜,现在的休斯顿火箭队更像是...
不会吧!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库里总决赛面临的防守压力〖库里有...
说到一千米短道速滑决赛,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是不是“速度与激情”的真人...
本文摘要:世界杯4串1算加时赛吗不算。世界杯4串1不算加时赛的哦,...